零售英雄第2章:HerbalFarmer药材农夫

0
1767

 

说起中药材店,大部分人第一印象就是苦涩的药粉味,以及阴暗杂乱的货品摆设。

然而常言道:“自古英雄出少年”,30岁年纪轻轻的张进鸿,今天却成功改变了世人对传统中药店的这个印象,打造出一间间宽敞又精致的“Herbal Farmer 药材农夫”,让养生成为时下大马青年族群心目中最Cool的事。

“Herbal Farmer 药材农夫”今天成功让许多从未尝试过中药的年轻人,愿意踏入店内尝试,其中数码转型功不可没。药材农夫的门市,在全马各地的商场开了一家有一家,而这一份成就,也向国内无数传统零售生意的经营者证明,传统零售生意的未来,仍是有无限的可能性和转机。

药材农夫扭转刻板形象
养生从年轻做起

走进“药材农夫”,店内舒适明亮,员工穿著中国特色的制服,店内如超市般设有架子,架上产品包装设计简单新颖、讲究有质感。

张进鸿告诉Exabytes,“药材农夫”提倡“养生从年轻做起”的健康概念,面向25-40岁的年轻族群,提供不含硫黄的高品质中药材。

他补充,传统中药行业为了要长时间保存药材,都会用硫磺加工,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对消费者健康有害。

因此在2017年创立“药材农夫”后,他坚决产品必须在不添加硫磺,并保证品质的稳定性的情况下,守护顾客的健康与生活。

“名不正则言不顺”,开店做生意,其中一个令老板们头痛的事情,就是取店名;店名太长太难念,怕顾客记不得;店名太简单太奇特,又怕市场接受不到。

“药材农夫”这个名字,也是想了很久,讨论在讨论后,才定下的。张进鸿说,“药材”二字是最直接表达所售卖的产品;而“农夫”则是向市场强调这个品牌的精神与理念。

“农夫从播种、耕耘、到收成,每个过程都须严谨悉心,只有这样才能产出优质的农作物。”

药材农夫无论在生产、包装设计、员工训练、销售、或是顾客经营,都秉持着农夫的初心,在每个细节都力求做到最好。

“我们的产品生产方面,不但获得HACCP及ISO9001认证,也要求生产流程标准化、内部文件管理标准化、产品知识标准化。同时,药材农夫的中医师团队,也会每月固定为我们的员工进行培训,提高员工对产品的认知。”

药材农夫拥有超过300中丰富产品选择,从海味淮山片、花燕、人参、冬虫夏草,到天然花茶、养生鸡精、腰果,也有进口低脂健康零食等应有尽有。

因此,通过上述各项环节标准化,药材农夫在保证产品品质之余,也能更好地向客户讲解各项产品的功效,提供客户附加价值之余,还能增加客户对产品、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。

此外,我们也会持续地为成为会员的客户,提供促销、礼券、兑换分数机制,以吸引客户持续回到门市进行消费。

科技碰撞新火花

数码新零售的年代到来,主打“现代养生新主张”的药材农夫,自然也不遑多让。实际上张进鸿说,药材农夫早在2019年时,便已开始为线上转型进行部署。

“当时我们原本的设想是以O2O的概念进行调度,为我们的中药材生意注入电子商务的血液,面向消费者提供网上购物服务。”

适逢新冠肺炎疫情冲击,张进鸿心有戚戚焉地表示,所幸药材农夫早有准备,才能在行管令落实后的极短时间内整理好所有的产品资料,迅速推出线上网购服务,同一时间药材农夫也在第三方平台,包括Shoppee和Lazada架设页面销售。

疫情加速了药材农夫数位化转型的脚步,但相对的,药材农夫的营业额和客户群,在疫情期间也因此大幅度增加。

电商科技与中药材相结合所撞出的化学反应让药材农夫倍感惊喜,也让张进鸿看见了新的发展方向。

“我从小陪伴父亲经营中药材店,耳濡目染之下如今也踏入这个行业。我要继续传承父亲的事业,将中药材行业发扬光大。”

张进鸿坦言,目前药材农夫线上与线下的产品选项仍旧有进步的空间,他们将致力朝向OMO新零售迈进,放眼未来能实现线上与线下无缝接轨的优质消费体验。

知多一点

O2O和OMO有什么差别?

O2O即Online To Offline(在线离线/线上到线下),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,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。

而OMO(Online Merge Offline),则是一种整合线上和线下的零售模式。它指的是以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,重新优化人、货、场的组织,将线上(云平台)、线下(实体店)与物流有着深度结合,从而对商品的生产、流通和销售的过程进行升级和改造。

这样一来,线上和线下将会成为一个独立个体,提供消费者统一又无缝隙的购物体验。

”把中药行业发扬光大,传承下去“

– 张进鸿,药材农夫创办人

成为我们的零售英雄吧!

每一个零售品牌,背后都有一段伟大的故事。成为我们的零售英雄,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经历。想了解如何成为我们的零售英雄,现在就预览零售英雄官方网站,阅读其他零售英雄的故事吧!

 

 

Subscribe
Notify of
guest
0 Comments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